2006/08/05 | 乔达摩
类别(霸王枪) | 评论(2) | 阅读(69) | 发表于 19:22

        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00年前后,正当克雷兹繁荣于吕底亚,居鲁士准备从那波尼德手中攫取巴比伦的时候,佛教的创始人在印度诞生了。他出生在喜马拉雅山麓孟加拉北部一个小的共和制的部落村社里,即在现在的尼泊尔边境上一块密林地方。统治那个小邦的是一个家族,即释枷氏族,乔达摩·悉达多就是这个氏族的成员。……
        他是一个容颜俊美、精明能干、富有钱财的青年人,在29岁以前,他过着当时普通的贵族生活。在知识方面,并不是很满意。除了口传的吠陀末期史诗的传统以外,没别的文学,并且这传统还主要被婆罗门所独占;一般的知识就更少了。这个世界北面限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面则一望无际。贝拿勒斯城在大约100英里以外,城里有一个王。当时主要的娱乐是狩猎和恋爱。人间可以得到的幸福,乔达摩都享受到了。他19岁时跟一位美貌的中表结了婚。若干年后仍然没有子女。他狩猎、玩耍,往来于阳光充足的花园,小小的丛林和有水灌溉的稻田里。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间,他仍然感到了极大的苦恼。这是一个健全的头脑无所事事时所引起的烦闷。他生活在富足和美色之中,从满意到满意,可是他的心灵却没有满足。他似乎听到了种族的命运在向他召唤。他感到他所过的生活仅仅是生存而不是真实的生活,是一个假日——一个已经延长得太久了的假日。
        当他处在这样的心情中的时候,他见到了四件事,启发了他的思想。有一次他驾车出游,碰到了一个极其衰弱的老人。那个贫困、驼背、衰老的人指点了他的思路。他的驽者车匿说:“这就是生活的道路,我们一定都会那样的。”当这件事还萦回在他的脑海中时,他碰见了一个身患恶疾痛苦万分的人。车匿说道:“这就是生活的道路”。他所见到的第三个景象是一具没有埋掉的试题,一具肿胀,没有眼睛,被经过的飞鸟和走兽所啄坏啃烂了,样子十分可怕。“这就是生活的到了。”车匿又说。
        疾病、必死的命运、一切幸福的没有保障和不能得到满足,这些思虑一下子都来到乔达摩的心头。后来他和车匿又看见了一个游荡的苦行僧。当时印度已有很多这样的苦行僧。这些人按照严格的规则生活,用很多时间从事沉思默想和进行和进行宗教讨论。因为在这一片平安无事的、阳光和煦的土地上,早在乔达摩之前就有许多人发现生活是烦恼而神秘的。所有这些苦行僧据说都是在寻求生命中某种更深奥的现实,乔达摩就被也要这样做的狂热愿望占有了。
据传记说,正当他沉思这个计划的时候,消息传来,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个头生子。乔达摩说:“这又是一个待解的结。”
        正在本族的同人们欢庆之际。他们正在为庆祝这个新的族人的出生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和东方式舞女的舞蹈。夜里,乔达摩在精神极端痛苦的状况中醒了过来,“像一个被告知他的房屋起了火的人一样”。在外室舞女们躺在窗外射来的月影横斜之中。他召唤车匿,叫他备马。然后他轻轻地走到妻子卧室的门口,在一盏小油灯的光亮下,看见她睡的正香,身旁围满了鲜花,怀里抱着婴儿。他极想在离开之前,将孩子抱起来作第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的拥抱,但他深怕惊醒了妻子而没有这样做,最后他转过身来,走到外面命令的印度月光之下,看到车匿正牵着马等候,于是他骑上了马,奔驰而去。
       当他和车匿彻夜弛走的时候,他似乎见到人类的诱惑或者摩罗充塞天空并和他争论。“回去吧,”摩罗说,“去当一个王者,我将使你成为最大的王。继续前行,就会失败。我将永远追随你的足迹。情欲、邪恶或愤怒最终将在你不注意的时刻出卖你,迟早你会是我的。”
那天夜里他们跑了很远的路,到了清晨,他已经离开了他的氏族的土地,停了下来,在一条沙河旁边下马。他就在那里拔剑削下了他一缕缕飘垂的头发,卸去了一切装饰,叫车匿把这些东西和他的马和剑送回家里去。于是他继续前行,不久,便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同他互换了衣服,他就这样摆脱了一切世俗的羁绊,自由自在地去寻求智慧。他向南走去,到了一处隐士和教师们栖止的地方,那是在文迪亚山脉向北伸入孟加拉的一个小山脉里,离拉杰吉尔镇不远。那里有一些术士住在拥挤的山洞里,他们偶尔在镇上去取他们简单的供应品,对那些愿意来向他们请教的人们口头传授知识。
        这种传授,与两个世纪以后雅典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在风格上一定很类似的。乔达摩于是精通了当时全部形而上学。但他的敏锐的才智并不满足于向他提出的解答。
        印度人总是倾向于相信权利和知识是可以通过极端的禁欲、绝食、不眠、自我折磨等手段来获得的,乔达摩这时把这些想法付诸检验。他同五个弟子结伴到文迪亚山脉中一个峡谷中去,他在那里坚决地绝食、苦行。于是他的名声远扬,“如同悬在天空中一口大钟的声响”。但是,这并没有使感到获得了真理。一天,他正在上下徘徊,尽管身体已很虚弱,仍在尽力思索。突然间啊摇晃了一下,跌倒在地,人事不省。当他醒来以后,就彻悟到企图以这种半巫式的手段去求智慧是荒谬无稽的。
        他索取普通的食物,拒绝继续进行自我苦修,这使他的五个同伴感到惊骇。他已认识到一个人无论要得到什么真理,只有借助于健康身体中的有教养的头脑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想法是与当时当地的思想格格不入的。他的弟子们抛弃了他,忧郁地走向贝拿勒斯去了。大种停止了轰鸣,异人乔达摩崩溃了。
        乔达摩独自游荡了一个时期,历史上最孤寂的人,正在为光明而战斗。
        当一个人的心灵抓住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问题时,它向前迈进,一步一步地巩固阵地,并不了解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知道突然间,就像黑暗中忽然大放光明一样,它实现了它的胜利。看来,乔达摩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他坐在河边一棵大树下,就食时,达到了这种彻悟的境界。他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人生的奥秘。据说他坐着深思了一天一夜,然后起身把他见到的传诸世人。

摘自《世界史纲》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307]
碧玉刀[103]
离别钩[40]
长生剑[85]
孔雀翎[18]
多情环[8]
霸王枪[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