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8 | 关于诗歌
类别(长生剑) | 评论(1) | 阅读(69) | 发表于 13:37

图片如下:

伊沙的《世纪诗典》出版了,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上下卷。装祯粗糙,纸质非常的差,每首诗的评论都用可笑的虚线框起来,成为一个小方块,上面印着伊沙的大脑袋,看上去很别扭。
相比之下,《现代诗经》要精美的太多了。

图片如下:

依我看,伊沙的这两个选本都很有问题。《现代诗经》出彩的部分在台湾诗人,大陆方面有搞平衡的嫌疑,既想着照顾"大家",又要考虑那些"新秀",有的诗人并没有选到最精彩的作品,有的诗纯系"因人而贵"。比如没有选到食指的《疯狗》就是个很大的遗憾,对北岛的有意忽视更不可饶恕。
《世纪诗典》规模要大,更突出了伊沙自己的喜好。这本书的书稿我以前在网上看过,还是很精彩的,不足的地方除了前面说的装订上,还有一点就在于选了太多的新人作品,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年头关系还真是重要。
伊沙的这两个选本和林贤治的《自由诗篇》是差了很大档次的,在林的选本里,除了能感受到选者本人的喜好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所散发出的相同的气质。
关于网络诗人,或说70后、80后、90后,或说第四、第五代,或说第三条道路,他们有一个很不好的创作倾向,那就是"口语诗"。口语诗大概肇始于"非非"中的一些人的倡导,不过我个人感觉是现在凡泡论坛的诗人都好写口语诗,他们也在歌颂着口语诗,并在互相吹捧着。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上网是在扼杀自己的创作才能,逐渐沉醉在"同行"间的褒扬中。对这些推崇口语诗的人,我到想建议他们读读闻一多的作品。我不是反感口语诗本身,我只是厌恶有的人把它拔的那么高,并且厌恶它已经成为已成名者江郎才尽的表演和未出名者借以成名的捷径。
《明天》出第二卷了,我粗略的翻了一下,很可惜它没有保持第一卷中的优点。各部分的划分很是不伦不类,生硬的搞出了什么东北群、北京群、华北群等等,看来过去这么久我们的诗人们除了做做加减法和划划底盘外还是不知道该走什么路,再往后面看我就明白了,所谓的《明天第二卷》已经成为一个什么草原诗会的参展作品集。看来这个诗会要继续搞下去,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明天"。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307]
碧玉刀[103]
离别钩[40]
长生剑[85]
孔雀翎[18]
多情环[8]
霸王枪[53]